国外的高档阀门数控机床制造商,以及高档数控机床零部件制造商,无不是有多年的积淀和雄厚的研发力量作为保障。而我国数控机床之所以落后,也正是因为研发方面缺乏作为。即使是简单的零件,一旦要用在精密机床上,都必须达到一定的精密程度。比如说轴承,其性能的提升依赖于对材料、加工技术、摩擦磨损、润滑、密封、接触力学和弹塑性形变等方面的深入研究,而且需要高精密的加工设备和检验设备。正因为如此,国货的质量表现常常弱于国外。比如在数控机床的动力中心电机的表现上,国内产品转动不够平滑,更容易发热,而且也更容易出故障。
而阀门数控机床所需要的功能零部件,比如轴承、摆头还有光栅,国内都处于起步阶段,造不出水准的产品。而常见的丝杠、导轨、刀具等部件,质的货品也需要进口。之所以如此,根据报告分析,一方面是因为国内购买机床的用户对精度和质量要求较低,使高档机床缺乏市场需求。用户在技术改造时也倾向于资金较低的投入。而机床制造厂在订单充足时往往顾不上研发,订单减少时又无力研发。有专家认为,我国企业对短期利益过度重视,短期利益成为企业决策和资源配置的主要依据。只有直接影响订单数的时候,企业才有决心来解决问题,而因为时间紧迫,也基本不可能使产品得到实质的提升。
目前,我国是阀门机床消费与生产的大国,在生产业中,其阀门机床主要产品还是低端产品占据主要地位,在中高端产品领域发展严重不足。产品同质化的严重,也造成了机床市场环境恶化,我国其产业迫切的需要转型,走向中高端市场。而其中的操控系统一直是我国的软肋,除了相关技术人才不足之外,其系统没有一个明确的行业标准,也就是说没有技术参数进行参考研发。在高端操控方面,目前我国数控机床产业是不能企及,所以需要集中力量攻克中端操控技术瓶颈。以此来一步步的向更高端技术靠拢。在研发方面,在国家现有专项支持基础上实施创新发展战略,以企业为主题,以创新为驱动力,鉴于机床属于投资大、见效慢的行业,仅凭企业自身努力无法实现长久发展,需要多家企业参与共性技术研发,同时引入科研院校参与,实行公私合营伙伴关系推进研发;国家层面需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和研发人才培养。2015年,中国阀门数控机床将在2014年的基础上平稳发展,预计数控机床产量将略有增加,进口需求依旧很大,但需求更偏向于高端产品,同时中端产品在国外实施本地市场化服务后也将有所增加。